「馬太鞍溼地」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馬錫山山腳下,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溼地,也是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域,佔地約94公頃,是台灣地區面積最大的內陸生態濕地。

因溼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景觀,四處可見的不同水生植物、藻類、昆蟲、蛙類,生態豐富,景色更是宜人,木棧道兩旁滿是荷花,遠山青翠綿延,有種遺世獨立的美。
DSC_0101.JPG 

◎ 用餐後大家排排坐,聽拉藍老師的生態解說,對馬太鞍有更深的瞭解與體認
DSC_0117.JPG 

■ 體驗傳統阿美族的獨特捕魚方式-巴拉告

巴拉告以現代眼光即是一種人工魚礁,先民運用智慧創造共存共生的環境,擁有既環保又不虞枯竭的漁產。
利用中空的大竹子、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,搭建一個三層的結構體放入水塘中,讓魚蝦來此棲息繁殖。

最底層是中空的大型竹筒,鱸鰻、鱔魚、土虱等無鱗底棲魚類聚集生活。
第二層將竹枝成束綑綁,溪蝦、澤蟹等小型甲殼綱喜歡來這裡。
最上層擺放細竹枝、九芎,微生物分解九芎的有機質滋養,吸引小型浮游生物來此居住。
最上層的浮游生物能供給中層的小魚小蝦當食物、而中層的小魚小蝦如果死掉了又能給下層的鰻魚、土虱當食物,生態因而生生不息。
DSC_0107.JPG 


◎ 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,試著找尋藏身在底層大竹筒裡的鱔魚、土虱或鰻魚,接著再以三角魚網網撈方式逐步收穫漁獲。
DSC_0125.JPG DSC_0128.JPG DSC_0130.JPG

◎ 迷你可愛的山苦瓜
DSC_0143.JPG 

◎ 石煮法料理,將食材放到檳榔葉製成的容器裡,將石頭燒至通紅後放至容器中,藉此將食材煮熟。
DSC_0146.JPG DSC_0156.JPG

◎ 生態景觀步道
DSC_0181.JPG DSC_0185.JPG DSC_0192.JPG DSC_0194.JPG DSC_0200.JPG DSC_0202.JPG DSC_0213.JPG

馬太鞍濕地真是兼具知性、感性及環保的景點,來此不僅可對生態環境保護與原住民文化有更深的了解,又可實際親身體驗捕魚、石煮等活動,住宿、餐食等亦相當完整,是個挺適合閤家大小前來的好去處。
唯一需留意的是防蚊措施不可少,濕地蚊蟲多,我也被最怕的小黑蚊(臺灣鋏蠓)咬了幾口,建議春夏季前來時,做好萬全準備為宜。
DSC_0214.JPG 

【交通資訊】
由花蓮循9號省道往南,經光復車站後上橋後不久,即可見到左邊有台糖加油站,
於加油站對面一交叉路口左轉,穿過平交道後直行即達馬太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tc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